为党旗增辉:树雄心 立壮志 勇攀高峰——第十四届“挑战杯”国家二等奖项目获得者“海军蓝”创新实验团队侧记
作者:赵军 来源:荣成学院 日期时间:2016-5-19 9:54:52

在男孩子的梦想里,总是与部队有难以割舍的情缘。而在山东省荣成市这座临海的小城里,海军是他们最崇拜的偶像,海军蓝自然也成了他们定义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他们觉得自己的偶像仿佛是舰尾飞溅的浪花,一朵朵、一簇簇,巡弋在辽阔的海防线上,在蓝色的中国领海上一路绽放,只为了心中保家安邦的神圣信仰。于是,王嘉男、王海涛、黄致远、李晨四位同学又做起了心中那蓝色的梦,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高危环境下的作业研究,为家乡的海军蓝再增添绚丽的一笔。当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的“海军蓝”创新实验团队组建高危机器人项目时,四个人激情满怀,他们感觉离梦想越来越近了。1121日,由我校荣成学院王嘉男、王海涛、黄致远、李晨四位同学自主设计的作品“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

一支因为梦想而诞生的团队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荣成学院重视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搭建良好平台。通过开展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倡导学生在第一课堂的创新性实验向第二课堂延伸,与科技园联合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SIYB培训、鼓励学生成立学术科技类社团等措施,普及大学生科创活动,已经形成了以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氛围。

机械电子工程13-4班的王嘉男是一个爱钻研的学生,经常制作一些电子类小发明,对控制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20135月,他上网浏览到排爆机器人的视频,这种机器人的操作方式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使他萌生了控制方式要和已有的控制不同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王嘉男想出一个新的控制方式,将机器人的控制端融入到人的肢体,打破原有的控制方式,使机器人作业时更加灵活。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几个实验室好友,大家讨论了一番之后找到了实验室刘同亮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刘同亮老师非常赞同学生们的想法,表示将会尽一切努力从专业上指导他们实现梦想。可是,项目还没开始,现实的困难又摆在了面前,在实验设备不足、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想要完成这个机器人的设计研发难度非常大,一时间大家陷入了沉默。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刘同亮老师把这个情况上报了学院团委。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杜野在得知这个想法后,非常重视,鼓励这几个有志青年要坚持梦想、追求真知。杜野副书记谈到,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团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生科创活动,大学生只有敢于参与,才能收获硕果。有了学院领导的鼓励,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20146月,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院投入资金和场地扶持学生们研发,首个由学生亲自设计研制的“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团队正式成立。

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我们团队成员凝聚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多门学科的本科生8人,是一支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其实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成员这样形容自己的团队。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包容、相互帮助,把每个人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化。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的不同,按照机器人研制的需要,项目负责人王嘉男将大家编排为不同的小组,包括仿真分析、结构设计、系统设计和控制等。边研发边学习的方式给了团队成员充分的发挥空间,成员们自主学习、钻研攻关,激发和锻炼了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意志力,而跨学科、跨专业的协作攻关也让成员们能够彼此扬长避短。负责机械结构设计的黄致远,他从大一时就对机械结构特别感兴趣,也做过投篮机器人、海鲜称重分选机等科技创新项目。参与机器人研制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刚开始遇到机械臂抖动、底盘不稳等问题往往一筹莫展,如今基本能独当一面,在“真刀真枪”的机器人研制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

研发制作的过程中不免有很多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加班熬夜成了团队的家常便饭。校园里无比宁静,而在实验室里,大伙干得热火朝天。成员们并没有觉得累,基于各自的兴趣与专长都在为团队做着自己的贡献。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更加促进了这个团队的凝聚力,没有抱怨、没有攀比,团队在迅速成长,每个成员都明白:为了心中的目标,一起加油!

一台蜕变的高危作业机器人

201412月,随着荣成学院第四届科技节的开幕,第一代“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在校园科技节电子设计比赛中首次对外公开亮相。尽管当时的机器人在包装上还有所欠缺,但作品新颖的控制方式和所表现出的广阔市场前景还是令评委专家们的眼前一亮。最终,“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项目在其首次的亮相中便在众多优秀的电子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本届比赛的第一名。有了首次展示的出色表现,机器人项目组的队员们的信心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学校和指导老师也对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鼓励队员们不要安于现状,寻找产品研发中的问题,积极创新,使机器人研发能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在第十四届“挑战杯”校赛中,“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项目依然表现强劲,并最终获得黑龙江赛区一等奖。

一个创新想法的实现是不容易的,而将想法真正转化成一件完整的的作品更加艰辛。“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是在高危复杂的作业环境下从事特殊工作的机器设备。它利用主从式操作的理念,通过主从端右臂的姿态变化,控制从动端机械臂的运动,同时利用左臂倾角的改变控制履带车体的运动,二者协调操作,灵活控制机器人的行动。机器人的两侧装有太阳能帆板,在光强达到可充电值时,太阳能帆板将自动打开进行充电,当遇到斜坡等复杂路况时,机器人可自动关闭太阳能帆板,以加强作业的平稳性和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在机械臂的前端设有执行转换装置,可进行机械抓手和破拆钻头工作状态的切换,以达到灵活、高效的处理高危情况的目的。在追求机器人作品完善完美的过程中,项目组的成员可谓突破众多技术瓶颈,他们查阅了无数资料,不但超越了各自现有的知识范畴,而且成功挑战了自我,在一些新型前沿的研究方向上也研究出了一些自己特有的解决方案。项目组负责系统设计的王海涛同学在开发“机器人VR虚拟现实系统”时,查阅了大量资料,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请教了多位专家学者,克服了硬件条件困难,取得了成功的技术创新。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从第一代机器人的首次成型亮相,到在全国“挑战杯”决赛舞台上展现给世人的第三代“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项目组的成员们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大家深深懂得,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因为有痛苦和泪水的陪伴,才更显弥足珍贵与刻骨铭心。这是他们的一段“不一样”的大学生活。而正是这些“不一样”的大学生们,完成了“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研发这一艰巨的挑战。

一份党旗下最光辉的使命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前夕,我校即将迎来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大家在紧张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信念,要努力拼搏,争取获得好成绩,以这种形式向党代会献礼。在“海军蓝”主从式高危作业机器人项目团队中,李晨和刘星是党员,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困难往前冲,在实验里始终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李晨在作品研发过程中常说,“我们的机器人项目研发有很多困难,加上学期期末考试,要承受很大压力。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绝对不会退缩,我不仅热爱这份事业,更深深地懂得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为学院争光,为母校添彩”。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感染了其他成员,也影响了身边的同学,发挥了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树立远大理想,刻苦钻研,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他的同学如是说。

这一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历史重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如何,关键在于这一代大学生能否积极进取,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他们追求梦想的脚步不会停止。他们将以当代青年人孜孜不倦的热情和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继续前行,履行党旗下最光辉的神圣使命。

“主从式高位作业机器人”团队在进行作品调试

第十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答辩现场

“主从式高位作业机器人”作品演示

 

附件: